【14-15 總冠軍戰術】金州勇士Play Small,攻防任督二脈全通。(圖解)


收藏
留言


小球風潮席捲聯盟並改變NBA生態,也成為近年總冠軍球隊最後關頭奪冠法寶!

11-12總冠軍賽,邁阿密熱火用 LeBron為首的1大4小陣容與奧克拉荷馬雷霆以Durant 為首的1大4小陣容對轟,最後成功拿下總冠軍。12-13總冠軍賽,邁阿密熱火以小陣容主打的包夾輪轉帶動防守反擊,造成對手馬刺球員失誤連連最後痛失金盃。13-14西區決賽第五場,馬刺大量啟用Boris Diaw,取代整年度先發中鋒但不會投籃的Splitter,成功反制詐傷歸隊有 Ibaka的雷霆並挺進冠軍賽;同年總冠軍第三場比賽,馬刺以相同概念變陣將Diaw排上先發,接著直落三淘汰熱火拿下總冠軍,甜蜜復仇成功。14-15總冠軍賽第三場比賽,勇士將前兩場藏在冰櫃裡的David Lee 解凍,讓他在比賽後段帶著一群小個子將落後多達18 分情況重新帶回比賽中來,很可惜最後功虧一簣。14-15總冠軍賽第四場比賽,原以為已經沒招的金州勇士,意外將整年度坐穩先發中鋒的 Andrew Bogut 換掉,取而代之的是身高只有6呎7吋的 Andrew Iguodala,可是這麼一換,勇士連下三局逆轉系列賽戰局,最後直奪總冠軍。

請繼續往下閱讀
小球陣容為什麼可以如此盛行,而且有效?「速度」與「空間」是其中關鍵。小個子的機動性增加了球隊在全場轉換快攻中的質與量;小個子利用大量的站前阻絕與快速輪轉彌補了防守身高上的劣勢;小個子的外圍火力與突破能力於半場陣地戰進攻時,迫使對手在弱邊補防上必須加大跑動範圍,耗費更大量體能。

14-15總冠軍賽,勇士受限於騎士對付雙槍的防守策略,前三戰打起來綁手綁腳。而戰局來到第四場,除了勇士球員漸漸適應對方防守,並重新調整自己的進攻節奏之外,換上Iguodala取代中鋒 Bogut成為先發,勇士小球陣容在半場進攻上產生怎樣的化學效應呢?



範例一.(影片中0:07處)

小球陣容
圖〈1〉

前一篇文章提過,騎士防守浪花兄弟的方式為:包夾帶緊盯。看這個範例,Curry在持球進攻中吸引騎士兩名球員來防守〈藍線〉;Thompson在定點等球牽制騎士一名球員來看防〈藍線〉。這代表騎士後防只剩下兩人〈綠線〉,且其中一位還是速度較慢的大個子球員,卻要去Cover 勇士其餘的三名小個子球員的進攻〈紅線〉。

請繼續往下閱讀




範例二.(影片中0:18處)

小球陣容1
圖〈2〉

騎士與當年欲求三連霸邁阿密熱火一樣,他們用兩人驅趕擋拆發動者〈藍線〉。不一樣的是,他們加派一人緊盯著射手Thompson〈藍線〉,這導致後防只剩兩名球員〈綠線〉要輪轉到對方三名球員〈紅線〉,這比前年邁阿密熱火三人輪轉守到四個人的難度還要大多了!尤其換上Iguodala打先發,打小球所增加了「速度」與「空間」於系列賽後期,完全被金州勇士給掌控囉!





範例三.(影片中0:28處)小球陣容2
圖〈3〉

瞧瞧這個範例,Curry吸引了兩名騎士球員〈藍線〉;Thompson吸引著一位騎士球員。禁區窮到只剩Mozgov一人〈綠線〉要怎麼Cover勇士兩名小個子的情況〈紅線〉。





範例四.(影片中1:23處)

小球陣容3
圖〈4〉

當騎士把防守重兵全押在浪花兄弟身上〈藍線〉,機會就只會出現在勇士其餘三個角色球員身上〈紅線〉。Iguodala成為勇士系列賽後期最大的受益者。

請繼續往下閱讀




範例五.(影片中1:11處)

小球陣容3
圖〈5〉

同上面範例,當Curry出球給隊友後,球絕不會流到Thompson身上,機會一直出在雙槍外的隊友身上,且以3打2、2打1情況下去完成進攻〈紅線、綠線〉。





範例六.(影片中1:33處)

小球陣容4
圖〈6〉

這個Play同樣在出球後,騎士變成2個人要輪轉到3個人〈紅線、綠線〉。





範例七.(影片中2:04處)

小球陣容7
圖〈7〉

每個Play 掉分模式幾乎都如出一轍,嚴防雙槍所付出的代價是騎士要2個人輪轉守到3個人,導致最後丟掉分數〈紅線、綠線〉。





範例八.(影片中2:14處)

小球陣容8
圖〈8〉

勇士小球陣容優勢還有一種狀況,當Iguodala由Mozgov防守,勇士1號位Curry就會找4號位-Iguodala上來進行Pick & Roll〈橘線、紫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