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分析:MKG賽季報銷效應發酵 Courtney Lee升級黃蜂側翼

週五凌晨交易大限前,黃蜂搶先與灰熊、熱火完成一筆三方交易。以第三控衛 Brian Roberts、年輕 3-D 後衛 P.J Hairston 以及兩枚二輪選秀權(18 年黃蜂籤與 19 年籃網籤)換來 Courtney Lee。

從山貓時期開始,球隊一直不畏懼進行季中交易,而也靠交易完成過不少漂亮的球員補強。這次交易對於黃蜂季後賽之路的影響為何?還有繼續交易的可能嗎?藉本文讓我們看看黃蜂補強的思維與邏輯。







MKG 復出又報銷的蝴蝶效應

十月因為右肩關節唇撕裂的 Michael Kidd – Gilchrist 提前在一月底復出,出場七場比賽場均轟出生涯新高的 12.7 分,展現三分線投射新能力。在進攻能力大幅成長之下,串連防守與籃板功力也不馬虎。

請繼續往下閱讀


這七場比賽黃蜂取得五場勝利,其中更擊敗騎士、公牛、溜馬這些東區季後賽球隊。在明星賽前重回東區老八的季後賽行列。

這段時間展現黃蜂(幾乎)健康陣容的競爭力,也讓球團首次驗證 Nicholas Batum 搭配 MKG 的化學效應。再 MKG 再度因為同樣傷勢手術整季報銷後,加深了球團尋找另一個「夠格」先發,而非 P.J 這種「填補」先發的側翼 3 – D 選手。







Courtney Lee 的角色定位

水準以上的團隊、個人防守,生涯 .383 的三分命中率以及堪用的傳球與運球二脅,Lee 會是市面上少數符合球隊需求的先發級選手。

新秀年在魔術時與教練 Steve Clifford 的合作經驗促成這筆交易。預計他將會接軌 MKG 與 P.J 的先發位置與功能,擔任防守對方側翼得分手的重責大任。



Rich Cho 風格的「微整」交易

相對前任總管 Rod Higgins 的大破大力,以精算聞名的 Cho 總是能在季中找到適合的角色球員,利用小型資產作出陣容微整型的優質交易。

還記得 Matt Carroll 換成 Hakim Warrick 再換成 Josh McRoberts 的經典案例嗎?

請繼續往下閱讀

Brian Roberts 280 萬的到期合約滿足熱火的省稅需求、季中不執行 Hairston 的選擇也讓他成為一筆對於交易方沒有包袱的到期約資產。

雖然兩支二輪簽僅能換到 Lee 的後半季租借期略微可惜,但明星賽前的球隊起伏讓制服組見證,側翼的深度仍是球隊想再次打進季後賽的關鍵。





(雖然在球隊陣中從未扮演重要角色,但兩人曾經的爆發也幫球隊拿下幾場勝利。感謝兩位!)



截止日前再交易的可能性

與火箭傳出討論 Dwight Howard 交易案的消息已被黃蜂官方否絕,然而球隊仍會持續尋求天賦的升級。Al Jefferson 1300 萬與 Marvin Williams 700 萬的到期約、Cody Zeller 與林書豪等人的角色戰力是可能的籌碼。

這次二換一的交易案,讓球隊陣容多出一個空缺,也提供球隊在交易大限前更多的可行性。



距離截止還剩 2 天左右的時間,明星週的額外休息讓球隊有更多的討論期。黃蜂能帶著怎樣的陣容挑戰季後賽?兩天後見分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