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疲「馬」困?由勇士戰馬刺談籃球技戰術

如果,空手跑位與運球推進,都是在防守者有些距離情況下,進攻方還會「無緣無故」跌倒,這個客場征戰,顯然就有些疲憊不堪了,這讓我想起從雲林開車到宜蘭後的下車,軟腳齁;所以,我們只好由此討論暫停與幫忙防守內容、交換防守如何恰到好處關鍵、轉換防守策略以及老將的價值等。



『暫停與幫忙防守內容』

這場勇士隊和馬刺隊的比賽,在技戰術裡值得我們籃球教練學習與討論的地方,首在暫停時機與內容。

像第一節只進行55秒鐘,馬刺教練Gregg Popovich的暫停,對Danny Green氣急敗壞的責怪,為什麼要沉退幫忙(help) Stephen Curry從底線的切入,進而造成來不及去防守勇士隊Klay Thompson,讓他在3分線45度輕鬆得球投進3分;這裡猜測,顯然和事前的球隊會議之共識,弱邊(weak side)不能過度沉退與幫忙(help)有關,否則這對射手來說,那瞬間的空檔是太大的。

請繼續往下閱讀

Ads by

如左下圖顯示,球在右側底線區時,14號的Green假如保持距離Thompson二步去阻絕(deny),Thompson勢必很難得球;結果最後瞬間變化為右下圖,X14號Danny Green幾乎沉退到底線區,以致運球從底線切入的Stephen Curry就簡單傳球給Thompson投3分命中。





籃球的防守之幫忙技戰術,基本上是這樣,假如隊友確實被過人,需要幫忙,你當然得馬上移位幫忙;可是,假如隊友沒有被過人,不需要幫忙,你防守者擅作主張的移位幫忙,這就變化成「幫倒忙–給對手製造空檔」。合理的是,當防守對象不動,球體移動時你防守者隨球移動(move as the ball)就好;保持監控空手球員,然後和防守對象保持術語說的「三角關係(ball、man、me)」的看人、看球姿勢與位置,這才是合理的防守技術與觀念。

這裡包括第二節勇士隊教練Steve Kerr的暫停,明顯也是看到Stephen Curry對馬刺隊射手Danny Green的鬆懈,才讓馬刺簡單投3分球命中;這裡暫停有二種意義,一是對射手的防守千萬不能鬆懈,其次是告誡球員,讓射手「投順了」,再貼身防守就困難重重了。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們相信,馬刺隊與勇士隊的這二次暫停,都一定在「球隊賽前會議」經過討論與分析;所以,二隊教練才會因此氣急敗壞的申請暫停、並氣極敗壞罵人。由於有網友來信問道:暫停時機與內容,以下順便補充說明。



『暫停時機與用意』

一般暫停的理由有那些?美國大學籃壇有名的UCLA教練John Wooden,在1988出版的書籍裡提出:1.挫折對手的銳氣。2.球員受傷。3.有特別的指示。4.給某些球員休息的機會。事實上,如果情況允許,我們在教練講習會裡不建議隨意申請暫停,而建議在雙方罰球時,召喚某些球員做特別指示;當然,在籃球運動中,各教練暫停哲學不一,Wooden說的只是一致的大原則。

其它我們籃球教練會請求暫停的狀況大略是:1.更改防守戰術。2.進攻老是不順暢時、或者防守老是犯錯重蹈覆轍時候。3.雙方一直僵持不下、想要突破僵局的時候。4.非替補適當時機,但需要給主將補充水份時間。5.場上超過兩位球員士氣不佳時。

請繼續往下閱讀

像2009年威廉瓊斯杯女子組籃球賽預賽期間,中華女籃對戰日本,日本隊在馬怡鴻強硬買犯規獲得二次罰球機會時,操作關鍵時刻的「技術性暫停」申請;進而潑澆彼時信心滿滿的馬怡鴻一盆冷水,進而發生馬怡鴻連續二次罰球不進情事。



劉恩普老師還為此來電一起討論談到,從「規則」上去思考,日本隊教練這個暫停的申請,就是規則「付與」教練的權利;他認為你幹籃球教練的,假如可以在規則允許之內「適當運作」,進而影響比賽輸贏,這就是教練懂得「掌握規則」的優勢。

劉老師還舉例說,有很多籃球教練往往在第四節的,最後一次暫停申請是「寧可不用」,也不要弄到「沒暫停可用」,這二者是截然不同的事;他認為日本隊教練這個最後6.4秒的暫停,就是前述一段話的最佳寫照。因為,假如你籃球教練認為還剩下30秒或還剩下40秒要結束比賽時,就把最後一次暫停的申請「用完」;可想而知接下來的是,彼時6.4秒就沒辦法申請暫停了。這一來,誰輸、誰贏就難講了。
以籃球裁判去看籃球賽暫停的申請時,劉老師認為那是一種「藝術」;從他的觀察認為,日本隊教練有可能是「看到」馬怡鴻的自信滿滿,然後故意要讓馬怡鴻的「手感冰冷」。並且,也想要趁機製造一些「壓力」,好讓中華女籃去承擔;從結果論去看, 劉老師認為日本隊教練的「陽謀」是得逞了。但是,回過頭來看,中華女籃的教練團與球員們,是不是「正中」日本隊教練「下懷」呢?



『交換防守得宜關鍵』

今天上半場裡的馬刺隊,他們的交換防守(switching)得以有效控制,值得國內籃球教練學習與模仿的三大技術關鍵是:

ㄧ、事先解讀進攻:這裡包括相互聯絡(communication),防守者要視野寬闊的掌握,進攻方即將產生的掩護遮蔽;也由於事先掌握,包括相互間的聯絡提醒,所以,一發生掩護就可以馬上實施交換,並可以適當的趨前(close out)對球施壓(pressure the ball)去做阻傳(deny the pass)等。

請繼續往下閱讀
Ads by

二、交換以小守大:彼時,就雙手高舉,用胸部與腰部防守,去對付對手的背框單打,這是今天馬刺與勇士二隊都採取的防守技術;這裡觀察有另外重點是,二隊的防守者都沒有隨意的下手犯規。這裡很明顯的呈現是,因為隊友會幫你忙,去做好團隊防守;因為對手背框單打不一定很厲害、不一定能得逞。這部份絕對是臺灣多數教練與球員該學習的技術與觀念。

三、以大守小:經過交換防守後,大個子球員要趨前去做好緊迫的,防止小個子球員投外線,你可以發現馬刺隊的Tim Duncan以及LaMarcus Aldridge,甚至於勇士隊的Andrew Bogut和Draymond Green等皆然,都是這樣防守;此時身體重心降低並趨近貼身(close out),然後,注意小個子的突然加速變向之切入。所以,這裡呈現一個,值得我們籃球教練思考的是:大個子球員要不要不練習在,3分線附近面對小個子球員的運球攻擊?最近幾年在虎尾科大男籃的指導心得是,當矮小對手運球後收球再投籃,嚇唬就好,然後準備卡位抓籃板球;因為,一般大專甲二級這樣情境的攻擊,命中率約只在20~35%而已。其次要求,雙手保持高舉、注意跟隨,不能隨意下手犯規;因為,多數球員經過跟隨防守後,也容易發生放槍不進球,尤其後面還有隊友會幫忙你,這情境也在今天比賽裡發生。

請繼續往下閱讀



『轉換防守策略』

轉換防守(transition defense),到底要不要對對手箭頭貼身阻絕(deny)?從第一節討論,馬刺隊的轉換防守,都以傳統方式的,轉換防守者先退回禁區,再等對方箭頭接球後再往外趨近(close out)貼身;這裡統計,勇士隊因此獲得接球投籃、接球攻擊得逞三次,這裡的技戰術策略值得大家討論。

鄭錦和教授和我們觀點是,你防守方為什麼要讓對手箭頭接球再趨近貼身防守?轉換防守瞬間,假如禁區附近沒有進攻者,也不是以少守多,你這個「讓對手箭頭接球」的防守策略,簡直是肉包子打狗。某國家隊教練老師等則認為,轉換防守瞬間,禁區是最重要的;你防守者不先追求固守禁區,一開始就貼身阻絕,容易被進攻空手球員跑後門(back door),進而得球攻擊。



對此論點,鄭教授和我們觀點是,多數球還在後場,跑後門得球攻擊機會不高;尤其,轉換防守瞬間,最佳方式應該是,最靠近持(運)球者,要貼身對球施壓(pressure the ball),做到阻傳、阻運(stop the ball)等防守概念,所以,持(運)球者,也應該很難將球傳導出去呀。

請繼續往下閱讀

以左下圖為例,依我們觀點,X1最靠近後場左側,所以他應該依紅色箭頭所指,衝刺回後場做阻絕;X2最靠近持(運)球者,所以他應該依紅色箭頭所指貼身對球施壓;X3最靠近後場右側,他應該依紅色箭頭所指快速回後場做阻絕;X4依各項位置考慮,他應該快速衝刺到中線附近去對進攻球員阻絕;X5最靠近前場右側,所以他應該快速移位到右側去阻絕空手進攻球員。
依某國家隊老師他們那派為例,則如右下圖;今天第一節裡,馬刺隊就因此,被勇士隊像右下圖裡的紅色圓圈者接球投籃(或攻擊)。





這裡討論當然不是談「對與錯」,重點在適不適合;各位有什麼不一樣的觀點嗎?



『老將價值』

從今天比賽裡看到馬刺隊的「一堆老將」,不知道你們有什麼感想?老將有什麼價值?我們想到的有:

一、調節主力體能:頂替先發,協助調整先發主力的體能;一般來說約10~15分鐘。

二、協助指導:指導菜鳥球員之技術,或者協助指導技術還不成熟球員之技術;甚至於告知菜鳥球員,教他們平常忽略的籃球觀念事。

三、協助激勵士氣:不論是賽前的會議、賽後檢討以及連續失敗等等,協助教練做好團隊士氣的激勵。

請繼續往下閱讀

Ads by

四、控制場面:緊張時候,球場上的節奏與各方面的協助控制;穩定情緒、穩定進攻與防守的技戰術。

五、各方面培訓員:不論是協助培訓菜鳥、或者培訓心理不成熟球員,還是培訓有潛力球員等;不論是技術上、心理上還是球隊管理上等,都有老將的價值。

除此之外,你還有什麼老將價值的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