嗶不得已?正視爭議哨音的影響力


  小說《牧羊少年奇幻之旅》當中句廣為流傳的名句:「當你真心想要獲得某樣東西時,整個宇宙都會聯合起來幫助你完成。」本意勵志,但若放在籃球場上爭議的「黑哨事件」時,卻給人一種無奈的諷刺。



有鑒於網友替林書豪製作的「Jeremy Lin: Too Flagrant Not to Call」影片,探討林書豪為何在場上受到惡性犯規時卻屢屢被裁判忽視,以及勇士隊締造單季勝場紀錄的同時,遭疑第80場比賽對上灰熊受裁判偏袒等爭議,恰巧季後賽首輪開打第一天又發生Patrick Beverley單防Stephen Curry時,似乎因為黏踢踢的防守激怒了Curry,網路上也激辯究竟是Beverley太髒還是Curry自己先惱羞,當然,事後兩人都被吹技術犯規顯得較無爭議,但向來很有裁判愛的James Harden首戰一球未罰,甚至被吹進攻犯規,相信也讓很多人好奇這當中到底有沒有聯盟的關愛?

請繼續往下閱讀

Ads by








  既然提到James Harden,他曾在2013.12.26對戰灰熊時獲得單場25次罰球,2015.02.08對戰拓荒者時亦獲得了單場23次的罰球,這是他來到火箭後單場罰球次數最高與次高的場次,並且在近兩季分別取得824/837次罰球,昔日的三哨夥伴中,Kevin Durant獲得498次罰球,Westbrook則獲得573顆罰球,差距實在懸殊,另補上Stephen Curry本季罰球次數恰好為400次以供參考,當然這也不是在嫌棄他的球風,這是他的本事,其實不在本文的討論範圍,只是寫到這裡忽然好奇所以查了一下,也就順便寫進來。


筆者在此聲明,NBA聯盟絕對不可能承認「我們給予某隊或某球星哨音上的福利」,也不會輕易公開承認:「對,因為你不是明星球員,所以沒有『明星哨』。」或者:「我們就是想讓某兩支隊伍對決,所以某些隊伍必須被淘汰」,所以文中所提到的爭議吹判或是明顯有吹判瑕疵的事件多以眾所皆知為舉例的依據,並且也會考量到後續的影響大小。

請繼續往下閱讀


  NBA擁有的光輝熾如艷陽,相對的,許多外界繪聲繪影的操作亦如黑夜,久久才有一顆流星乍現,而流星是沒有辦法點亮黑夜的。

首先要提及聯盟近年會在賽後提出報告,明確表示前一場比賽中的某些判決是誤判,老實說這除了提醒裁判留意尺度外其實效果不大,假設聯盟確實暗中干涉比賽,那麼承認誤判有辦法改變比賽結果嗎,反而給人一種「我們有承認誤判了,不然你想要怎麼樣」的欲蓋彌彰之感。假如該放颱風假因為政府誤判而沒放,導致人民上班上課時諸多不變,民怨四起,你希望聽到政府阿莎力表示「全台補假一天」還是「誤判情勢,深表遺憾,我們會好好改進」?

  風也吹了,雨也淋了,說不定還感冒,一句好好改進能換來風和日麗,身體健康?「承認誤判」同樣也不能時空倒轉,這種遲來的公道能讓哨音更公平的話,筆者也就不必長篇大論了。



是「禮遇」還是「利域」?

06年總冠軍戰,邁阿密熱火隊VS達拉斯小牛隊,較早取得2:0領先優勢的小牛隊被熱火後來居上,那個系列戰的第五戰中,Wade光是罰球就得到了23分,延長賽最後1.9秒的關鍵兩罰讓熱火以101:100的一分之差帶走勝利,該場比賽熱火全隊罰球49次,小牛僅25次。

請繼續往下閱讀





02年總冠軍戰,湖人與國王的第六戰,Kobe都把Mike Bibby推倒了以便拿球,裁判也完全不吹,而當時國王隊的內線主力Chris Webber跟Vlade Divac都被吹到犯滿畢業,或許有人會解釋為Shaq O’Neal在禁區的宰制力無人可擋,但是該場比賽的第四節獲得27次罰球(全場40次)時,這樣的吹判真的合理嗎?或者,要說這樣的吹判完全公正能讓球迷們無異議鼓掌通過嗎?





  把時間拉到近代,曾被網友戲稱為「雷霆三哨」或「黑雷」的雷霆隊確實在2012年的西區冠軍戰與馬刺譜出一段精彩的對決,那時天賦滿點的雷霆用不可思議的單打頂住了團隊至上的馬刺隊,但Westbrook進攻時完全沒碰到他的Manu Ginobili與Tony Parker卻屢屢被吹犯規,造成Westbrook順勢加罰,第六戰雷霆獲得31次的罰球機會,馬刺卻僅有18次。

寫到這裡筆者必須稍作暫停,一定要澄清的是,「我絕對沒有質疑舉例中任何一支球隊的實力」,分區冠軍戰與總冠軍戰都是強度非常高的比賽場合,能夠走到這裡的球隊都不簡單,但既然彼此各有長處,球迷想看的無非就是到底誰技高一籌,而不是誰在比賽中佔的便宜比較多。裁判也是人,但是當裁判吹到以為自己是天神的時候,相信就是球迷們不樂見的時候。

雷霆球迷能接受一直被稱「黑雷」嗎?
  熱火的球迷難道能接受06年總冠軍被疑「純度不足」嗎?
  Kobe Bryant與Shaq O’Neal締造的三連霸被貼上「偷竊」的標籤也沒關係?

  沒有人喜歡自己支持的球員被說得好像實力如空氣,也不會有球員受到裁判過度的關愛時還沾沾自喜、耀武揚威,這對球員而言也是一種道德考驗,「如果這能幫助我更靠近歐布萊恩金盃的話,我應該得這種便宜嗎?」。

  紮紮實實的打敗對手再踏踏實實的舉起冠軍金盃,才是最痛快的吧?

請繼續往下閱讀

  國王球迷永遠忘不了那一年的遺憾,小牛隊雖然11年扳回一城,但冠軍戒指沒有在嫌少的,而馬刺就算有過多次冠軍,難免還是會感嘆,「如果輸得心服口服是不是至少沒那麼無奈?」





  對聯盟而言,他們知道觀眾期待哪些對戰組合,也知道哪些組合帶來的收視率最高,當一支球隊慢慢在靠近某些巔峰時,為了增加球季的吸睛度,他們也許會暗中推一把,好讓某些紀錄、成就、歷史,能堆出口耳相傳的佳話,吸引更多人關注到NBA,一如標題的問題,這是一種對拿出實力的球員或球隊的禮遇,還是另一面牽涉到利益的領域,這是一種「互惠」還是一種「共犯結構」,別忘了,這當中沒有雙贏,沒有精純的競爭,有的只是,多數球迷想要的一直被「餵養」。


  「如果你支持的球員因為打得好開始獲得裁判愛,你樂見於此,還是替他感到不值?」

  「你喜歡哨音響個不停的比賽,還是兩隊之間以實力分高下的比賽?」

  「你認為比賽中進行改判跟賽後承認誤判,哪一個更有效益?」

  「如果NBA可以打假球,你還會上網找直播連結、跟朋友熱切討論、夢想著親臨現場,甚至,花一筆錢親自朝聖嗎?」想想曾經如日中天的中華職棒,是如何跌出令觀眾唾棄的那一跤,又是花多久時間才又重新站起的?

請繼續往下閱讀

  (著名的微笑吃T事件讓人見識到裁判的荒謬面)




  《Personal Foul: A First-Person Account of the Scandal That Rocked the NBA》,中譯:《鳴哨:NBA的欺騙文化》,來自NBA裁判Tim Donaghy的自傳,這本書原於2007年一度要出版上市,後因出版社擔心法律問題而作罷,2009另外獲得問世的機會。書中揭發了球場上與球場下裁判不為人知的醜聞,可惜這本書沒意外應該是沒有中文版,姑且不論書中的內容可信度有多少,但人人熟知「球是圓的」這句話是否為真理也引人遐思。





  NBA之所以日漸茁壯是因為他是一個商業聯盟,還是因為球員的奮鬥振奮人心?如果NBA想把籃球傳遞給全世界,「造神」是一個快速膨脹的辦法,但是這種膨脹如同泡沫,得小心翼翼的吹氣,才能保持泡沫上絢爛的幻彩,倘若意外爆掉了,只好重吹一個。

  可是高掛天際的美好是無法「人工」的,你就是得在一整季例行賽大雨後,站在一支耀眼如太陽的球隊和濃厚水氣般的季後賽之間,才能看到另一支彩虹般迷人的球隊。

註:本文並不否認裁判對NBA比賽吹判的貢獻,僅就爭議事件進行評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