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落的禁區進攻(1)

前言以及聲明:現在內線球員偏向防守、籃板等苦功以及進攻端靠外線能力拉開空間,針對這個現象,此系列文章是在探討「禁區進攻技巧」。因此可能會提到一些防守並不是很好的內線球員,並且談到內線球員時只會談論進攻的部分,但並不是認為防守不重要,在此事先聲明。

此系列文章目前預估至少會有八篇以上,將循序漸進的探討禁區進攻的式微的原因、要點、類型以及名家,筆者並不算是什麼籃球專家,因此有其他想法或是指正都歡迎提出來。但請勿互相辱罵引起網戰。



以下正文:



現代籃球小球盛行,內線進攻技巧可說已是稀有財,就算會個兩手,沒有一定的外線能力恐怕在現代的聯盟生存不下去,無法進入球隊穩定輪替名單,且禁區單打進攻也絕對不會是現在的戰術主流。但在五六年前或者更往前回溯,強隊幾乎都必定有一名高級內線球員(具備穩定的進攻能力而非只是苦力)。以奪冠球隊來舉例,2011的Dirk Nowitzki、2009-10的Pau Gasol、2008的Kevin Garnett……皆是如此。

請繼續往下閱讀

越靠近籃框命中率越高,此乃籃球守則(請忽略Stephen Curry)。因此禁區進攻在籃球起源以來向來都是主流。但近代受到種種因素影響,禁區進攻逐漸沒落。在近四五年的聯盟除了曼菲斯灰熊以外,真的已經非常少見以禁區進攻為主流攻擊戰術的球隊了。至於為什麼禁區進攻會沒落,種種因素都會在後面提到。

禁區競爭水準下降的第一波大概要從洛杉磯湖人三連霸之後開始說起,當時90年代叱咤風雲的四大中鋒僅剩俠客Shaquille Oneal一人,再加上Steve Nash所領軍的鳳凰城太陽所打出來的「七秒進攻」興起了小球風潮,禁區進攻技巧出現了第一波的斷層。

第二波斷層則是達拉斯小牛在2011的奪冠之後,達拉斯小牛坐擁Dirk Nowitzki這名歷史級進攻內線。但在那之後奪冠球隊以及聯盟風潮幾乎再也看不到幾個強隊是靠著內線進攻達到冠軍級別的程度了。邁阿密熱火以及金洲勇士都完全沒有一名內線頂級進攻手,聖安東尼奧馬刺則是依靠團隊行雲流水的進攻而非禁區進攻。

請繼續往下閱讀

第一跟第二波斷層的中間期至少還有些不錯的禁區進攻高手,譬如Tim Duncan、Kevin Garnett、姚明、Jermaine Oneal、Pau Gasol,俠客也還能打,就算是Nash領軍的鳳凰城太陽也有當年炙手可熱的「核彈」Amare Stoudemire坐鎮內線。

雖然已經無人能達到頂級進攻內線的25分10籃板基準了。但至少還有人能打,到現在,禁區進攻可以說真的要「瀕臨絕種」了。

(順帶一提,下一個達到25-10的禁區球員是灰狼時期的Kevin Love,雖然籃板能力的確一流,外線也夠水準,禁區攻擊卻缺乏水準。)



但現在究竟為什麼禁區進攻技巧越來越少了?

首先有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因為球員們都沒念完大學甚至完全沒念就投入NBA選秀會了。禁區進攻技巧是非常複雜且需要非常長時間的培養以及經驗的累積的,並不是空有一身肌肉或是彈跳力好爆發力強就行。如何佔位要球、如何解讀防守以及選擇進攻方式、下球的時機、背框時對籃框位置的敏感度以及距離預測、面框時的爆發性第一步、轉身技巧、放藍手感、遭到包夾時如何找到出現空檔的隊友……這些都是禁區進攻中不可或缺且非常重要的細節。也正因如此,新秀們在還沒有足夠的時間去培養這些能力就加入了聯盟,也導致越來越少人具備純熟的內線進攻技術以及能力。

請繼續往下閱讀

另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禁區進攻碰撞強烈,受傷機率高。需要長時間的培養,但是卻必須每場比賽都在禁區和對手肉搏爭搶,許多球員害怕這種苦,改為去練習投籃。也間接使得現在具備射程的長人氾濫。

此外,此種禁區進攻球風在商機方面不討喜,以內行人的角度來看這是非常高級且細膩的技術,但對於大多數的觀眾來說常常會抱怨就只是看著球被丟到禁區然後一直往籃框擠最後上籃或放球得分。相較之下外線的鋒衛搖擺人或是控衛的勁爆體能跟花式運球更加讓大眾喜愛。因此在第一次斷層時興起的就是四大得分後衛,第二次斷層後興起的就是現在盛行的控衛時代。

(聲明一下,並不是說進入大學才能有好的禁區進攻技巧以及養成,也是有沒上過大學但是有超凡禁區進攻能力的,也有上了大學卻進攻能力平庸至極的禁區球員。筆者只是想表達許多球員並沒有花時間去好好地培養鑽研這方面的進攻技巧)



總結,因為種種因素導致近代禁區進攻沒落,下一篇將繼續探討禁區進攻的幾項守則以及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