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廝殺慘烈的WWE之勇士隊戰馬刺談籃球技戰術

從開賽雙方身體頻頻接觸與強烈碰撞的「有如WWE」,到Stephen Curry「神乎其技」表現,再加上上半場雙方只戰成35:35的低比數,你可以瞭解:雙方其實是你死我活的慘烈廝殺;尤其,看到球賽緊張、刺激的讓人禁不住暫時停呼吸情況,咱們還是需冷卻一下,而由此來談籃球相關技戰術。



『第一節』

第一節還剩下6:42秒時,勇士隊傳導球,結果「球傳碰到馬刺隊Danny Green頭皮而出界」,這是個難以置信、令人噴飯的鏡頭畫面;先前談過阻絕(deny)防守技術裡談到,防守時要「看人、看球(ball、man、me)」這樣的技術與觀念。

問題是:為什麼Danny Green只看人、卻不看球?因為實務上,阻絕防守技術要做到看人看球,是相當累,又需要相當專注,還需要隨時轉頭觀察其他狀況;尤其很多時候的轉頭看球瞬間,進攻空手球員就會一溜煙跑掉獲得空檔等等,這技術是非人事項。可是像Green這樣不轉頭、也不用看球的防守技術,儘管沒辦法幫忙(是不知道幫忙),也沒辦法抄截傳球等缺失,可至少Green卻不會因此而「失去掌握防守對象蹤跡」;從利弊得失比較,因為狀況不一,防守對象能力與特色也不一,因此沒有好與壞的難獲定論。這也是基本理論的,阻絕防守技術是看人看球,最高水準競技的NBA,卻不是這樣的道理。

請繼續往下閱讀

Ads by

第一節還要談的第二項技戰術是,三線(three pass away)阻絕的幫忙防守技術;基本上,在指導防守時,三線弱邊(weak side)的防守者,我們都建議「二隻腳都處在禁區裡面」這樣的位置(position)。但是,NBA礙於提高比賽精彩程度,而強迫防守方一定要貼身釘人限制,也因此禁止防守者遠離防守對象的停留在禁區裡面;所以,在NBA比賽裡,三線防守者要產生幫忙防守技術,就需要在移位幫忙的觀念認知、體能敏捷、移位技巧(多數用交叉步)與時機等四要項,擁有一定的水準,才能夠產生效果。

請繼續往下閱讀



像在第一節還剩下1分22秒,勇士隊Klay Thompson從左邊3分線45度突破切入,眼看就要上籃取分,沒想到三線弱邊的馬刺隊大前鋒LaMarcus Aldridge快速移位在禁區中央等候;原本以為馬上可以輕鬆上籃取分、已經躍起的Thompson大驚失色的趕緊挺腰;彼時巧不巧的,原本在3分線底線區的另一防守者Manu Ginobili,也迅速移位到禁區的底線附近,然後在Thompson出手瞬間順勢將Thompson的反手上籃封阻,Ginobili進而獲得一次火鍋蓋帽。

這個play看似簡單、精彩,其實蘊藏著馬刺隊大前鋒LaMarcus Aldridge和得分後衛的Manu Ginobili的幫忙觀念認知、體能敏捷、移位技巧(多數用交叉步)與時機等四要項;假如缺乏幫忙觀念,像台灣多數球員,在三線防守時,總是「目迎目送」對手上籃得分,那有幫忙防守可言;甚至於,儘管你擁有幫忙防守觀念與技巧,假如「體力差或移位時機慢半秒」等,火鍋不成變成阻擋犯規就屢見不鮮了。



『第二節』

什麼時候選擇用「給了就走(give and go)」最好?我們在上籃球課時指導大學生是,先解讀防守(read the defense);假如防守者很積極的阻絕—-不讓你接獲傳導球,你就快跑的跑後門(back door)空手跑位技術。

請繼續往下閱讀

今天第二節還剩下9分09秒時,馬刺隊的老將Kevin Martin示範第二種使用給了就走的技戰術時機:「持球被貼身」;彼時Kevin Martin被貼身緊迫,於是傳導球給Danny Green在3分線45度附近持球; Martin立即以迅雷不及掩耳方式快跑往籃框方向;Green當然也恰到好處的傳球,彼時,只是,因故Martin沒辦法接獲漂亮的傳球;所以,被登記為Martin他的失誤一次。

這裡實施跑後門最主要、也是最有利的因素是,由於防守者貼身,你持球者很難操作各種技術情況,於是只好將球傳導出去,不但可以舒解持球壓力以及減少失誤;然後,也由於防守者貼身,你空手進攻球員就可以很簡單「選擇跑位路徑」。假如防守者要阻撓你空手跑位,彼時由於已經貼身情況,進攻者一移動(或進攻方強行移動),防守很容易就發生「阻擋犯規」;防守者假如要避免犯規,又會像今天面對Martin一樣的「啟動第一步來不及」,緊接著就被甩開,空手進攻球員因此就,很簡單獲得空檔接球契機。
球迷在今天的比賽裡,應該看到不少這樣的狀況,空手球員被阻絕、很難接獲傳導球;於是,快跑、跑後門。同樣使用跑後門得逞的還有在第四節,還剩下2分09秒時,馬刺隊的David West持球,大當家Kawhi Leonard跑後門,West高吊球給Leonard在空中將球投進。所以,這個空手跑位技巧提醒大家:接不到球,不是往外(球場中線附近)空手跑位,這是遠離籃框,這是缺乏「攻擊性的空手跑位」,你應該做具有殺傷力的空手跑位:跑後門、往籃框方向。



第二節值得探討的技戰術是,「助理教練職責與相關」;那是在第二節還剩下10分19秒時,鏡頭掃到勇士隊助理教練Luke Walton疑似向勇士隊教練Steve Kerr「分析與說明」彼時狀況。這裡值得討論是,助理教練並不是只有在每次暫停之瞬間,才可以向總教練分析與說明,球隊問題重點以及解決方法;你助理教練其實在比賽的「每一瞬間」,都需要無時不刻的和教練討論。

請繼續往下閱讀


Ads by

尤其,你助理教練所提問題要,「知其所以然」的掌握前因後果,不能夠總教練在你提問題給他,在他還有所疑問後,你助理教練卻說不出所以然來;像2007年和李鴻棋老師帶隊去參加聽障世界杯籃球賽,某場球瞬間觀察某球員體能有問題,馬上向老師提醒並建議;結果,鴻棋老師「反問我這個助理教練:為什麼要換?要換誰比較好?」還好,彼時掌握許多資訊與球隊狀況,再深入向老師說明後,鴻棋老師就申請換人。

鏡頭再帶到第二節還剩下2分28秒,馬刺隊申請了一般暫停;結果在馬刺隊大前鋒LaMarcus Aldridge走回球員席之前,大當家大前鋒那個穿西裝的Tim Duncan,攔在馬刺教練Gregg Popovich向大家說明狀況以前,Duncan就先向Aldridge說「如此如此這般這般」的話來。這鏡頭更像極了昨天台灣的UBA大專籃球賽冠軍賽,在明道大學落後2分,比賽最後讀秒階段,明道大學體育室主任步國財,在球員還沒有坐下來前,就先向明道大學教練沈欣翰建議:以3分球絕殺醒吾科大如似。

請繼續往下閱讀



『第三節』

第三節值得一看的技戰術是,「習慣攻擊技術與位置」的概念;那是第三節還剩下5分多鐘,到第三節還剩下4分25秒,馬刺隊大前鋒LaMarcus Aldridge在底線禁區附近的轉身跳投命中;從這短時間1分鐘左右你可以簡單看出, Aldridge的習慣攻擊位置就是二邊底線中距離、禁區底線二邊,以及高位罰線附近三個地方,扣除掉籃下擦板投籃,Aldridge他的攻擊技術就是1001種的中距離空心投籃。

昨天台灣的UBA大專籃球賽冠軍戰,那個明道大學非常厲害的MVP蘇奕晉也恰好只有三招,禁區二邊底線附近左右轉身,以及高位偶一為之的單打,還有禁區裡的後仰跳投等三招。

現在問題是,「籃球教練怎麼樣設計適當戰術,讓球員的習慣技術發揮?」如果,再像姚明在NBA火箭隊時期所提,他每一項「習慣技術每天都至少練習250次」討論,專項進攻技巧的發揮,其實有很多需要配合的要件呀!從這裡討論,球迷們看SBL的達欣籃球隊連續好幾場球賽的命中率都不高,對照璞園建設男籃總是能夠在習慣位置得球攻擊,進而取得高命中率,你們發現什麼問題?

請繼續往下閱讀

這幾年教球的心得是,國小競技級球員,那是可以達到全國前八名球隊水準的球員,需要培養、鍛鍊二種習慣技術,以及學習二個習慣位置的進攻概念就好;大學甲二級的球員,也和前面所提道理差不多二個位置、三種攻擊技術就好;君不見,成龍是「一招半式闖江湖」。



『第四節』

第四節還剩下11分40秒時,勇士隊前鋒Harrison Barnes獲得罰球機會;在執行罰球瞬間,疑似Barnes有些緊張,所以,發現他做二三次「肩膀聳動動作」。從運動生理學討論,當人在緊張時,肌肉會僵硬,尤其,人一緊張,不自覺的會把肩膀高聳,時間久了,包括頸部都疲憊不堪;此時,很多復健師都建議,手臂環繞動作、聳肩動作等,都是排除肌肉僵硬的適當方法。
罰球時,面對緊張情境,怎麼樣排除緊張,以及怎麼樣由此提高罰球命中率?養成「固定的罰球節奏與習慣動作」是學術研究所提(印象中是大專體育雙月刊);學術內文提議例如瞄籃、深呼吸一次,再運二次球後,固定這樣的節奏再執行罰球;印象中某一位NBA球員,罰球前都先做「徒手罰球投籃一次,再拍二次球」後再執行罰球。還有那位NBA球員,罰球前都先「模擬親吻一下老婆」,再進行罰球。



第四節看到馬刺隊超級大個子中鋒(221公分、113公斤),Boban Marjanovic的「效率」,球迷有什麼感想?這讓我想起臺灣將近10位200公分以上長人,籃球技術只有一招甚且半招,跑步能力像似Marjanovic的騎腳踏車水準而已;所以,很多臺灣的籃球教練就「不敢用」;於是,本來就缺乏2公尺以上長人的臺灣籃壇,這一來就更缺乏了。

請繼續往下閱讀

設計他能力所及的戰術,然後讓他技術可以發揮的戰術;假如,他真的只有半招,也不必刻求;緊接著,指導他像Marjanovic一樣,練習設立掩護,然後跑往籃框接球投籃;或者設立掩護後,再去向其他空手的隊友再設立掩護,這樣的簡單技術,卻可以為此讓團隊產生「1+1≧2」的效果。其次,還要「教育他」,要求他扮演好角色分工,並循序漸進的學習等概念;從這裡,我們很期待:二年後的Marjanovic,會變化為怎麼樣有效率的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