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英雄的悲與歡——Ginobili、林書豪和王建民

前兩天,馬刺後衛Manu Ginobili宣佈他將會在今年夏天的里約奧運出賽。







(Manu在國家隊從年輕打到老,確實功勳顯著。)





這個決定是在馬刺主場出戰熱火之前,他隨即聯絡了阿根廷男籃的教練Sergio Hernandez,而由後者向媒體揭露。他說:「我必須冷靜地說,能夠向大家說Manu會出征奧運讓我個人感到很高興。不過那不是重點,以我的觀點,他做了非常勇敢的決定,在這個時機也非常正確。他將能夠在奧運會以國家隊的一員結束他的職業生涯,這個消息對阿根廷的體育界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新聞。Ginobili是個象徵,歡迎Manu,現在我們會享受這段過程。」





阿根廷籃協主席Federico Susbielles表示Manu是個關鍵的領袖:「我們很高興聽到這個消息,他的出席和參與非常重要,在過去他一直是個決定性的領袖,而我們希望他在未來也依舊如是。」

請繼續往下閱讀






在此時做出這個決定,對馬刺來說是個正面的消息,代表Manu對自己的身體是有信心的。他先前因為睪丸受傷而休息了一個月,雖然歸隊之後首場比賽就在15分鐘內砍下20分,但接下來的九場比賽中,回到了一個38歲老將應該有的樣子,命中率僅有38%。目前馬刺教練Gregg Popovich會有計畫性地讓他輪休,如果Ginobili能夠保持健康,對於馬刺的季後賽會大有幫助。而在此同時,顯然他也評估過自己的身體狀況,認為足以勝任夏天的奧運盛會。





(2002年世錦賽是Manu初次在美國本土露面。)





如果他確實參賽,那麼就是他第四次參與奧運,Manu曾經在2004年率領阿根廷男籃在雅典勇奪金牌,08年在北京獲得銅牌,在12年於倫敦鎩羽而歸之後,沒有人想到四年後他還能再次回到奧運舞台。除此之外,2002年在印地安納波里斯舉辦的世錦賽,阿根廷在美國本土,成為第一支擊敗美國夢幻隊的球隊,雖然冠軍賽不敵南斯拉夫只得到銀牌,卻依舊是世界男籃的歷史里程碑,Ginobili居功厥偉。另外99、01、03、11四度出征美錦賽,得到兩金一銀一銅,戰功卓著,也難怪在阿根廷人民的心目中,民族英雄的形象如此鮮明。

請繼續往下閱讀





「三次奧運的經驗對我來說是難以忘懷的。」Manu說:「自從我傷癒復出,我感覺很好、並能享受比賽,我想我有個很棒的機會再次前往。」這並不在他之前的計畫之內:「四年前,我不認為我還能夠經歷這些。我想我在這之前就退休了,但命運找上了我,而就像我剛說的,我感覺很好、身體健康,我覺得我還能夠為球隊貢獻,所以為什麼不呢?」





不過,Manu對於之後的計畫並沒有鬆口:「我只是做出決定要去打奧運,(關於從NBA退休)我將來會想想。現在這個時刻,我思考事情只能一個月一個月想,而非一年一年地計畫。我知道我會再打一次奧運,我是不是還有下個球季,到時候會知道的。」





(包括Scola、Oberto等人組成的阿根廷黃金世代,逐漸走到尾聲。)





當然,參加奧運確實會影響到他是否下季會回到馬刺陣中。在整個球季結束後,繼續投入國家隊的集訓和比賽,對於有年紀的球員來說,身體的折損可想而知。Manu擁有著豐富的國際賽經驗和受傷史,在最近三次出賽中,更是屢試不爽:08年北京奧運後,開季休一個月、二月休一個月,四月報銷;11年美錦賽後,球季因為封館延後開打,但他還是在一月休了一個月;12年倫敦奧運後,隔年二月和四月各休了半個月,球季最後一場歸隊。今年奧運結束後,他也已經39歲了。

請繼續往下閱讀





雖然馬刺一向不鼓勵旗下的球員參與國際賽,去年休季期間,包括肩傷沒有完全康復的Patty Mills,以及剛簽約帶有腳傷的Boban Marjanovic,都被球團明令禁止不得參賽。但因為Manu可能退休在即,季末又擁有球員選擇權,球團對此也是無可奈何。前年2014夏天奪冠後,馬刺因為骨裂禁止他參加世界杯,但他意志十分堅決,希望能夠參考第二意見,並且積極復健企圖趕上比賽。雖然最終還是因為復原不順而宣告退出,不過由此可見,Manu對於國家隊的歸屬感,確實十分強烈。站在馬刺的角度來說,球員因為季外的活動而消耗身體甚至折損,是球團和球迷最不想看到的事情,但身為台灣人,對於阿根廷人民的期待,以及Manu想要回應這份期待的心情,確實可以理解。
因為這樣的期待,也在我們身上明確地出現過。一個曾經在職業運動的最高殿堂上大放光芒、登上世界頂端的球員,現在到了載浮載沉的生涯末期,在退休前力求最後一搏,可是這幾年來只要他能夠,就會回來打國家隊,也屢屢讓台灣人燃起擊敗強敵的希望。有趣的是,儘管項目不同,但他和Manu一樣也曾經在04年的雅典奧運綻放光芒。





看到這裡,應該都知道我說的是今天才又投了一次春訓先發,三局無失分的王建民。





(王建民本季的奮起在大聯盟也傳為美談。)



這一陣子和幾個朋友聊天,站上也有一些文章分享,講到為什麼現在全台灣最強的投手毫無疑問是剛簽了大約的陳偉殷,但這兩三年來——最近更明顯——台灣人最關注的卻依舊是偶爾才有一次大聯盟登板機會的王建民。即使只是一次春訓的先發,還是有非常多球迷熬夜觀看,轉播單位也想盡辦法弄來訊號來滿足這些球迷。

請繼續往下閱讀

(王建民重生的首座高牆——Alamodome右外野)





原因有很多,包括他是第一個在大聯盟站穩的台灣選手,當初的球隊又是豪門洋基,包括他曾經以連兩年19勝,讓我們看到世界的頂端是什麼樣子。這種初戀的滋味以及在鑽石打線簇擁下的名牌感受,讓王建民成為了台灣人無可取代的記憶。但我們永難忘懷的,當然不會少了他在國際賽的豐功偉業,以及當時曾經帶來的無限希望。2003年又是高志綱的那一天,是王建民的先發主投,04年雅典奧運他先是和曹錦輝一起完封了澳洲拿到了中華隊當年的首勝,然後在史詩般的戰役中,壓制了日本隊六局無失分,在被高橋由伸打出追平的兩分砲之前,整個台灣在當下,確實相信我們是有機會打贏日本一軍明星隊的。





最有趣的是,事隔十年,在2013年的經典賽上,能夠壓制日本隊的還是王建民。他當時在預賽同樣地對澳洲先發,拿下中華隊的第一勝;面對日本一樣六局無失分,就連最終惜敗的比數都還是十年前的3:4,命運何其巧妙。





(當年王身邊的明星隊友陣容可是讓街頭巷尾的人都琅琅上口。)



所以說,蕞爾小島的台灣人對於這樣一位讓我們在世界上露臉,美國各大城市都知道台灣出了一位洋基40號,同時又在國際賽上不斷帶來希望的台灣之光,縱使他曾經有過婚外情,但看著他屢仆屢起,放棄了回到亞洲可以過的優渥生活,甘心委身於舟車勞頓又沒有多少希望的小聯盟,今天看著他又燃起了回到大聯盟的可能,怎麼可能捨得放棄?

請繼續往下閱讀





王建民之於台灣,或許就是Manu Ginobili之於阿根廷。





知名的民族主義和政治學者班乃迪克.安德森(Benedict Anderson,1936-2015)在他的鉅著「想像的共同體」當中提到的一個重要概念,想像的共同體不同於現實的共同體,後者是建立在成員之間每日面對面的互動。安德森相信民族是社會建構的共同體,是由認知他們自己是團體一份子的人們之想像所建構而成。而這種想像,在國際賽時展現得非常明顯,國際上地位不起眼的台灣,更容易發展出這樣的一種認同。





而林書豪又是另一種例子。





華裔美籍的他,從離開哈佛投入NBA選秀然後落選開始,就是一些台灣人關注的對象。當初在金州勇士,偶爾上場個幾分鐘,成為名單中的最後一人,然後被裁掉,火箭撿了他但轉眼又裁掉,尼克再撿了他,但始終是板凳深處的那個位置。

請繼續往下閱讀





(身披尼克17號的林書豪應該是全世界認識他的第一印象。)



突然間林來瘋出現了,從無名小卒轉眼變成全球知名的人物,而且無巧不巧又是紐約。名校光環、麻雀變鳳凰和作為反抗種族歧視的象徵,完全是台灣人最愛的故事。就像當初的王建民一樣——而且在那幾年,王建民、曹錦輝、郭泓志先後淡出大聯盟舞台,國內職棒遭到接連的假球事件重創,加上政治經濟情勢也非穩定,林來瘋的故事,多少撫慰了台灣人民的心,讓很多人在情感上有了寄託。
人紅是非多是不變的道理,強如姚明縱使展現了在聯盟的統治力,休賽季期間又為國家隊鞠躬盡瘁,在中國大陸同樣少不了一批姚黑。林書豪的乍起,包括鎂光燈、紀錄片、暴紅的人氣,即使是NBA球星都有不少人吃味,公開表態對於林書豪的不滿(最廣為人知的恐怕是當時的Deron Williams和今年的Isaiah Thomas),何況在台灣媒體一窩蜂無腦力捧下受害的台灣球迷。





各種「豪哥」、「豪神」、「豪鬼」,從「緯來火箭台」、「緯來湖人台」到「緯來黃蜂台」,林來瘋之後,只要是和他同隊過的隊友,從Carmelo Anthony、J.R. Smith、James Harden、Patrick Beverly到Kobe Bryant,乃至於本季的Kemba Walker和帶過他的教練們,只要豪哥稍有發揮不順,台媒無不想盡辦法為他開脫,一下某人爭搶球權、一下教練識人不明,要是豪神表現出色,那更是鋪天蓋地般非得吹捧個三天三夜不可。這叫其他球隊的球迷怎麼受得了?於是,一票「磷酸」(林酸)、「林黑」應運而生。而在美國,實力和人氣不成正比的林書豪,加上老美對於東方人的刻板印象,這樣的情況恐怕只會有增無減。

請繼續往下閱讀





(隻手逆轉馬刺這種不可多得的表現,依舊有人會認為又是無腦瞎捧。)





這些都是球場以外的社會現況,我們很容易會將對於某些族群的認同,投射在和我們自身類似、或者能夠傳達我們理念的對象身上。不論是Manu之於阿根廷、王建民之於台灣、林書豪之於追求美國夢的各種人們。這些因素增長了許多看球的樂趣,也讓體育不只是體育,而成了社會和文化的投影。然而,如果反過來,因為意識形態或特定立場,去討厭一個本身並沒有呈現這些立場的球員,倒是沒有必要。身邊不乏有因為象迷而反象、因為猿迷而反猿,或是因為湖人迷而討厭湖人、因為林迷或台媒而逢林必反的例子。說實在,稍微看開一點,人生沒有那麼多放不下的仇恨,對吧。





話題回到馬刺隊身上。今年夏天的奧運會,除了Manu的阿根廷和可能會有Kawhi Leonard、LaMarcus Aldridge的美國隊、Patty Mills的澳洲隊,馬刺現役或前馬刺球員們,到時候要爭取從資格賽出線的,還包含了Tony Parker及Boris Diaw的法國、Cory Joseph的加拿大、Aron Baynes的紐西蘭(以上還都在同一區)Marjanovic的塞爾維亞和Marco Belinelli的義大利。兩代馬刺的外籍兵團幾乎全員參與,屆時說不準又是一場熱鬧的同學會。而其中最落寞的,恐怕莫過於身為地主國,卻因為臀部手術而宣告錯過奧運的Tiago Splitter。

請繼續往下閱讀





屆時,我們將又能欣賞一場押上國家民族尊嚴,同時帶有個人深厚情誼的精彩競爭戲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