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瀾?平靜?馬刺的交易大限

今年NBA的交易大限設在臺灣時間星期五的凌晨四點。在昨日由魔術、活塞兩隊開了第一槍之後,陸陸續續會開始一連串的真真假假交易傳聞,包括繪聲繪影的、討價還價的、欲拒還迎的和默默完成的,這種劇情每年都固定會在臺灣的舊曆年到元宵節之間上演,算是給臺灣球迷在過年之餘一個很好的熬夜爆肝茶餘飯後話題。





(記得去年最後幾分鐘的震撼彈連發嗎?)



目前戰績高居聯盟第二的聖安東尼奧馬刺隊,日前被提到了兩個交易,都和老鷹中前鋒Al Horford有關。其中之一是Danny Green單換Horford,另外一則是以Boris Diaw為首,搭配Kyle Anderson、Jonathon Simmons和Matt Bonner的三方交易,詳細內容就不提了,因為這篇主要就是來闢謠的。

請繼續往下閱讀





謠言一直牽扯到Horford,自然是因為他在球季結束後即將成為自由球員,老鷹可能沒辦法負荷新約,因此頻頻在檯面下詢價。事實上,老鷹雖然本季戰績不惡,但已經開始有大清倉的動作,除了Horford以外,包括Jeff Teague和Kyle Korver都是可能出清的對象,據說Teague已經刪除了個人社群軟體上有關老鷹的所有照片,和球隊緣盡的傳聞甚囂塵上。





但那是人家的事情,東區馬刺的business不是我們要討論的重點。這篇我們要來看看,馬刺在交易大限有沒有什麼搞頭。





(去年名震一時的老鷹五虎,會不會今年暑假剩下一個?)





先講結論,沒有。





道理很簡單,我們把球員名單攤開來一看,有沒有誰可以換出去的?三巨頭Tim Duncan、Manu Ginobili和Tony Parker動不得;兩個頂薪前鋒Kawhi Leonard、LaMarcus Aldridge都進了明星賽,免肖想;Boris Diaw和Patty Mills不但CP值高,而且現在還得多分擔Manu不在的替補重任,安全下莊;剩下的球員從David West、Matt Bonner、Rasual Butler、Kyle Anderson、Jonathon Simmons、Boban Marjanovic到Ray McCallum,沒有一個年薪超過150萬。先不說對球隊是不是無可取代好了,送出這些球員,是打算換到什麼好材料啦。

請繼續往下閱讀





等等,是不是漏了誰?對啊,所以你知道為什麼上面的謠言會是Green去一換一了嗎?專欄作家也要吃飯啊,唯一能寫的就這個了。





說到底,會有這樣的內容出現,雖然是空穴來風,但也不算是完全沒道理。如果讓Simmons補上Green的空缺,Horford將能大大地增加禁區實力,讓馬刺的前場堪稱是聯盟第一(呃,那原本的聯盟第一是?);但問題是,先不說Gregg Popovich是否放心讓菜鳥Simmons頂上先發,面對季後賽一票牛鬼蛇神(讓他去守Klay Thompson、Russell Westbrook甚至Stephen Curry?),也不管在Manu不在的時候得分後衛需要人手等問題。只要想想,老鷹幹嘛跟你這樣換?真以為人家是馬刺的亞特蘭大分部,Mike Budenholzer和Malik Rose是區經理?





再說,人家幫你清薪資,結果送去的Tiago Splitter現在整季報銷了,這又怎麼算?

請繼續往下閱讀





(Splitter動手術處理臀部傷勢,本季確定無法再戰。)



如上所言,所以Green被拿去交易的可能也不大了。事實上,馬刺球員的CP值已經算是非常頂尖了。攤開球隊總薪資表,聯盟列強中,騎士、雷霆、快艇和勇士四支球隊,薪資最低的勇士都比馬刺多花了700萬,而且他們還讓了一個少拿大概2000萬的MVP。話說回來,這樣的甜頭馬刺也在2001-07左右嘗過,風水輪流轉而已。當你的球員本身CP值已經爆表,那要透過陣容上的操作來提昇,就是不太可能的任務了。球隊體系能夠讓球員繳出超過本身實力的表現,其他球隊對你的球員興趣缺缺也只是剛好而已,對吧?







總而言之,如果只是想要關注馬刺在交易截止日前的動靜,那麼各位馬刺迷可以睡個好覺了,不會有大動作的。你問我什麼叫做大動作喔?像2005年的Malik Rose和2012年的Stephen Jackson這種啦。馬刺最多最多就是湊個熱鬧,看看有沒有底薪換底薪,加減拿一張二輪籤這種啦。





真的要說,如果有球員被交易之後買斷,那時候或許可以去探詢一下。畢竟說到要奪冠,今年壓寶我們家,翻本的機會也是不小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