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場“蟻人”——探尋矮個子的生存之道

留言
前一陣子的一篇約稿。



談到籃球運動,我們最先想到的是“巨人”二字。作為全世界平均身高最高的一項體育運動,身高之於籃球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不過在世界籃壇上也有這麽一群異類,他們好比球場上的“蟻人”,身高並不出眾,但同樣能夠在巨人如林的賽場上闖出一片天地,比如NBA賽場上的Allen Iverson、Nate Robinson以及Tyrone Curtis Bogues等人,他們都是小個子的典型代表。



在武林人士的眼中有這麽一句武學用語——一寸短一寸險,一寸長一寸強,意思是說手持的兵器越長,攻擊範圍就越廣,攻擊威力也就越大;而手中的兵器越短小,就必須越接近對方才能進行攻擊,打鬥時雖然行動更快速,但是也要承受更大的風險。

請繼續往下閱讀


將這樣的規律運用到各種體育運動項目上,實際上就是代指運動員們的身體素質,而對於籃球運動員來說則更為直白——身材越高大就越有優勢!要是按照正常的身材比例來看,身材高大的運動員相對來說臂展也會很長,在很多技術動作上都會施展得更輕松和有效。在進攻端,那句“離籃筐越近命中率就越高”堪稱籃球領域的金科玉律。在歷年的NBA選秀大會上,大個子球員都是非常吃香的,選秀順位非常靠前,哪怕他們接觸籃球的時間並不長,許多技術動作運用得並不熟練,但是在教練和總經理們的心裏,“只有身高是無法教出來的”。在這個大中鋒稀缺的年代,“無論如何先挑一個還過得去的中鋒”成了各支球隊心中的首要課題。就算進攻水平粗糙,大個子球員在防守端的優勢是獨天得厚的,不需要太多的技術,僅憑那遮天蔽日的身高和一雙長臂,就能將球隊的內線築成傳說中的“禁飛區”。
一言以蔽之,籃球就是一項巨人的運動,選秀就是在選球員的天賦,而在眾多天賦中,身高是最重要的一項。這也難怪很多NBA的球員都或多或少地虛報身高,比如身高僅198公分的Charles Barkley為了能打大前鋒,就把身高虛報到了兩米以上。
這麽看來,是在鼓勵大家使用長兵器嗎?其實也不然。這裏的“險”,主要含義不在於自己承受了危險,而是在於戰鬥的方式,是搏命的打法,可以迅速制敵於死地。若是在一本武俠小說中看到這句話,多半是水平一般的低手說的。真正的高手早已內功深厚,無招勝有招,已經不在乎兵器的長度等特性了。
籃球場上也有這麽一些“高手”,他們沒有足以打動教練的身高優勢,但是他們卻懂得充分發揮自己別的優勢,將其強化到極致,以求抵銷自己最大也是最顯眼的劣勢,從而在籃球江湖中占有一席之地,甚至揚名立萬。
幸福的人大多相似,不幸的人則各有各的不幸。那些能夠說服教練將自己留在場上的小個子,身上最重要的閃光點往往也是相似的,無非是將這麽幾點發揮到極致:熱愛、速度、力量和彈跳。

請繼續往下閱讀


熱愛
最近剛剛選擇退役的國內後衛呂曉明就是很好的例子。作為一名小個子球員,呂曉明從一開始就知道自己的籃球路不可能一帆風順。相比於那些天賦異稟的、身高輕松達到190公分甚至2米以上的運動員,身高只有176公分出頭的他想要在籃球賽場上闖出一片天地,絕非易事。他完全有理由放棄籃球,他也完全有理由墮落,因為他有足夠多的理由選擇其他項目或者工作。可縱使有一萬個放棄的理由和借口,但他卻選擇了堅持。這是因為熱情,因為他真的愛籃球。
而這個賽季轉會到了上海隊的中華臺北後衛李學林也是這樣一個球員。身高170公分出頭的他並沒有因為自己身高不足而轉行別的工作。他曾在2012年幫助北京男籃擊敗了一代霸主廣東男籃,自己也憑借出色的表現當選總決賽MVP。

請繼續往下閱讀




力量
但是,在這麽看重天賦的職業球員群體裏,僅有一腔熱血就足夠了麽?顯然不行。
“我很早就開始打一些國際比賽,所以我很早就開始知道自己的不足和缺點在哪裏。既然發現了,就要不斷去彌補。如果像我這樣的身高和條件,還不註意去彌補自己的短處,那還打什麽籃球啊,幹脆就不用混了!”李學林在接受采訪時表示,自己個子比較矮,但是身體條件還是不錯的,特別是他臥推重量最高達到過130公斤。
可見,力量是一項很重要身體素質,而臥推重量則能很直觀地將其表現出來。作為對比,新疆男籃的小個子後衛西熱力江臥推超過120公斤,大中鋒蘇偉能推到145公斤;還是呂曉明,這個被圈內人戲稱為“CBA第一中鋒”的矮個子力量也是驚人,李學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