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時間推進,籃球聯賽的新球季也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中。除了球風、文化與場館設備之外,洋將也是影響比賽精彩度的重要因素,而且如果能網羅到籃球最高殿堂NBA等級的球員,勢必會吸引更多球迷,可說是聯賽的一大賣點。
以下將從亞洲部分國家,整理出目前具有NBA經歷的洋將,選取標準為至少打過NBA例行賽;但不包括只打過熱身賽、季前訓練營或是夏季聯盟(Summer League)。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中國男子籃球職業聯賽(CBA)
球員姓名
效力球隊
NBA經歷
Lester Hudson
遼寧飛豹
2009–2012、2014–2015
Shavlik Randolph
遼寧飛豹
2005–2010、2012–2015
Andray Blatche
新疆飛虎
2005–2014
Bryce Cotton
新疆飛虎
2014–2016
Mike Harris
四川藍鯨
2007–2008、2009–2011、2013–2014
Justin Dentmon
四川藍鯨
2011–2013
Hamed Haddadi
四川藍鯨
2008–2013
Pooh Jeter
山東金星
2010–2011
Michael Beasley
山東金星
2008–2015
球員姓名
效力球隊
NBA經歷
Ike Diogu
廣東華南虎
2005–2009、2010–2012
Jeremy Pargo
浙江廣廈猛獅
2011–2013
Stephon Marbury
北京鴨
1996–2009
Randolph Morris
北京鴨
2006–2010
Willie Warren
浙江金牛
2010–2011
MarShon Brooks
江蘇龍
2011–2014
Dominic McGuire
深圳烈豹
2007–2013
Bobby Brown
深圳烈豹
2008–2010
Samuel Dalembert
山西猛龍
2001–2002、2003–2015
球員姓名
效力球隊
NBA經歷
Jamaal Franklin
山西猛龍
2013–2015
Bernard James
上海大鯊魚
2012–2015
A. J. Price
上海大鯊魚
2009–2015
Jeremy Tyler
福建中華鱘
2011–2014
Dwight Buycks
福建中華鱘
2013–2015
Esteban Batista
北京翺龍
2006–2008
Dorell Wright
北京翺龍
2004–2015
Von Wafer
江蘇大聖
2005–2009、2010–2012
Jerome Jordan
江蘇大聖
2011–2012、2014–2015
球員姓名
效力球隊
NBA經歷
Josh Akognon
吉林東北虎
2012–2013
Peter John Ramos
吉林東北虎
2004–2005
Jordan Crawford
天津金獅
2010–2014
Casper Ware
天津金獅
2013–2014
Jabari Brown
佛山龍獅
2014–2015
Jerrelle Benimon
佛山龍獅
2014–2015
擁有優渥薪資及廣大市場,中國CBA對於NBA等級的洋將早已習以為常,尤其在2011–2012賽季NBA暫時封館的期間,當時有不少NBA現役球員紛紛傾巢而來,使得中國CBA引起各國媒體的極大關注。
後來中國CBA的洋將薪資逐年飆漲,不少球團也都樂意掏錢,此舉造就洋將水平越來越高,甚至還網羅到「T-Mac」麥格雷迪(Tracy McGrady)這樣的NBA超級巨星。
★前NBA選秀狀元Greg Oden提前被解約,還有榜眼Michael Beasley,足見中國CBA的洋將陣容有多雄厚
依照目前情況,基本上只要沒有出現重大變革,那麼中國CBA往後對於洋將的要求和吸引力只會更高,同時也仍然會是NBA球員來亞洲發展的首選。
請繼續往下閱讀
菲律賓PBA Commissioner’s Cup
球員姓名
效力球隊
NBA經歷
Al Thornton
NLEX Road Warriors
2007–2011
Arinze Onuaku
Meralco Bolts
2013–2015
Othyus Jeffers
Barangay Ginebra San Miguel
2009–2011、2013–2014
Antoine Wright
Rain or Shine Elasto Painters
2005–2011
菲律賓PBA的制度跟其它聯賽有很大的差異,PBA把一個球季區分為Philippine Cup、Commissioner’s Cup和Governors’ Cup等三個盃賽,也就是三個階段。Commissioner’s Cup目前固定為每季的第二個盃賽,通常於每年二月份開打,並且從這個盃賽才可以開始請洋將,每隊以一位為限。
雖然PBA洋將目前依然有月薪2萬5千美元的薪資上限,但透過雷耶斯(Sheryl Reyes)這位經紀人兼洋將仲介的引進,近年來還是有不少NBA球員會到PBA,其中包括許多剛結束中國CBA球季的洋將,比如上賽季的歐頓(Daniel Orton)和拉莫斯(Peter John Ramos)。
★2008年入選NBA新秀第一隊的Al Thornton,可以說是近年來在NBA表現最出色的PBA洋將
PBA薪資不高卻能夠吸引NBA球員的另一個原因,在於PBA可以請洋將的時候正好是其他國家即將進入季後賽,或是已經開始打季後賽的期間,如此一來就會因為更換截止日而無法更換洋將,或有更換限制。加上Commissioner’s Cup的例行賽場次不多,洋將這個盃賽打完之後還可以趕往中南美洲,種種因素牽連下,PBA自然容易成為選項。
請繼續往下閱讀
此外,PBA主打快速球風,也有許多球隊會從NBA發展聯盟尋找年輕洋將。這類洋將雖然當時NBA經歷並不多,但本身能力不差,只是正在等待展現身手的機會,累積更多比賽經驗之後還能重回NBA,比如前幾年的希姆斯(Henry Sims)、喬丹(Jerome Jordan)、沃克(Henry Walker)、威廉斯(Reggie Williams)和強森(Orlando Johnson)。
不過想要網羅高知名度的NBA球員終究要靠薪資,這也是PBA雖然有許多NBA洋將,卻很難看到超級明星的主要原因,短期之內可能很難改變。
黎巴嫩FLB League
球員姓名
效力球隊
NBA經歷
Ratko Varda
Sagesse-Al Hekmeh
2001–2002
Oleksiy Pecherov
Sagesse-Al Hekmeh
2007–2010
Michael Taylor
Al-Muttahed
2008–2009
Desmond Penigar
Tadamon Zouk
2003–2004
Nikoloz Tskitishvili
Champville SC
2002–2006
Marcus Banks
Champville SC
2003–2011
Orien Greene
Louaize
2005–2008、2010–2011
西亞國家之中,伊朗Superleague聯賽普遍被認為最有競爭力,但以NBA洋將的使用比例來說,黎巴嫩聯賽則是位居西亞第一,全亞洲僅次於中國CBA、NBL以及菲律賓PBA。
尤其在2012年以一個半月9萬美元的洋將史上最高薪資簽下海斯利普(Marcus Haislip)之後,前往黎巴嫩的NBA球員就越來越多,包括後來回到NBA有所表現的懷特塞德(Hassan Whiteside)、過去中國CBA單場得分紀錄保持人杜比(Quincy Douby)以及在NBA打了很多年的庫克(Brian Cook)和穆雷(Flip Murray)。
★2002年以首輪第五順位被選中,Nikoloz Tskitishvili曾經備受期待,但如今已成為史上十大水貨之一
請繼續往下閱讀
Ads by
然而跟中國CBA和菲律賓PBA的NBA洋將相比,會去黎巴嫩聯賽的NBA球員多半是已經30幾歲並且處在衰退期的老將,包括過去的派特森(Ruben Patterson)和沃克(Samaki Walker),日後能再重回NBA的比例就相當少。
畢竟洋將去西亞國家打球還要面臨許多問題,縱使黎巴嫩聯賽的薪資不錯,現階段也跟菲律賓PBA一樣很難看到NBA明星球員。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 Division I
球員姓名
效力球隊
NBA經歷
Cheikh Samb
Al Ahli Dubai
2007–2009
Sam Young
Al Ahli Dubai
2009–2013
Donte Greene
An Nahl Sharjah
2008–2012
Jamario Moon
Al Wasl Dubai
2007–2012
大約在2000年以前,伊朗、黎巴嫩和卡達這些西亞國家還沒像如今這麼強勢,當時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可以說是西亞強權。但之後國際賽成績大不如前,加上籃球資訊也不易取得,使得阿拉伯聯合大公國不再受到矚目。
其實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籃球風氣並不差,菲律賓PBA持續都會在那裡舉辦海外例行賽,而且每年1~2月的杜拜國際籃球邀請賽(Dubai International Basketball Tournament)更是阿拉伯國家之間的重點賽事,包括突尼西亞和埃及都會派出自己聯賽的頂級球隊。
★「月亮先生」Jamario Moon年輕時是相當知名的灌籃高手
請繼續往下閱讀
聯賽能見度低,對於尋找具有NBA經歷的洋將自然是種阻礙,因此阿拉伯聯合大公國以往要看到NBA洋將都很難,頂多像是平克尼(Kevinn Pinkney)這種還蠻邊緣的類型,這季能同時出現上面幾位叫得出名號的NBA球員,實屬不易。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籃球聯賽相當短暫,一整季例行賽通常只打不到20場,賽期約三個月,便於洋將再另謀高就,也就有不少人願意待在這裡當個短期工讀生。
台灣超級籃球聯賽(SBL)
球員姓名
效力球隊
NBA經歷
Earl Barron
富邦勇士
2005–2008、2009–2013、2014–2015
Patrick O’Bryant
台灣啤酒
2006–2010
說到SBL的NBA洋將,史上第一位是第九季(2011–2012)達欣的菲利斯(Noel Felix),該季台灣大的費瑟(Marcus Fizer)則是兼具NBA選秀順位以及生涯平均得分最高的洋將。不過當時由於仍有洋將月薪不得超過1萬美元的限制,因此很難看到NBA球員來台打球。
直到第十一季(2013–2014)取消洋將薪資跟身高上限,SBL的NBA洋將就開始逐漸增加,這段期間包括塞勒(Garret Siler)、德瑞克(Derrick Caracter)和阿拉比(Solomon Alabi)等人都擁有NBA經歷。
★Earl Barron是目前NBA年資最長,也是唯一擁有NBA冠軍戒的SBL洋將
請繼續往下閱讀
Ads by
其實現在SBL比前幾季更具有吸引NBA球員的優勢,一方面是因為除了中國兩個聯賽,目前SBL的洋將平均薪資加上激勵獎金,距離亞洲其他國家已經相去不遠。此外,台灣球員前往中國打球的人數越來越多,透過他們,在中國打球的洋將對於台灣會有更多瞭解,而且兩岸地理位置原本就很接近,因此往後可能會有更多從中國而來的NBA洋將。
韓國KBL
球員姓名
效力球隊
NBA經歷
Andre Emmett
Jeonju KCC Egis
2004–2005、2011–2012
Courtney Sims
Sonic Boom KT
2007–2009
由於往年經常會有KBL的球隊來台灣參加國際邀請賽,加上KBL的職業化程度相當高,韓國在亞洲國際賽的成績也不錯,使得KBL經常被認為是亞洲頂級聯賽,也吸引不少國內球迷朋友的注意。
關於洋將方面,KBL有參考其他國家的身高和上場時間限制,也有共同選秀這樣的自己獨特玩法。KBL的洋將薪資在亞洲算是還蠻優渥,第一輪被選中有月薪3萬美元左右,因此前幾年還可以看到不少NBA球員,比如奧德杰(Olumide Oyedeji)、佛羅曼(Jackson Vroman)和拉莫斯(Peter John Ramos)。
★打過中國CBA、菲律賓PBA和黎巴嫩FLB聯賽的Andre Emmett,曾在中國CBA單場獨得71分
不過近年來選擇去KBL參加選秀的NBA球員就少了很多,尤其是這個球季,看完洋將選秀的名單就會發現有很多老面孔,而新人多數是在亞洲各個聯賽打過的籃球浪人。KBL近年來陸續發生假球案,甚至有更為嚴重的跡象,這或許多少會讓一些想去KBL發展的洋將產生疑慮。
請繼續往下閱讀
伊朗Superleague
球員姓名
效力球隊
NBA經歷
Bruno Sundov
Petrochemi Bandar Imam
1998–2005
Slavko Vranes
Ayandez Sazan Tehran
2003–2004
伊朗聯賽對於洋將的嚴格限制,這部分在亞洲相當知名,像是2013–2014賽季只有季後賽才能請洋將,甚至上賽季還全面取消洋將。其實伊朗聯賽並非刻意限制洋將,而是根據該季的本土球員政策和參賽球隊而定,因為伊朗聯賽的參賽球隊變動很劇烈,但有能力請到好洋將的球隊並不多,所以目的是為了保障那些弱勢球隊。
2013–2014賽季之前,伊朗聯賽還有像Mahram Tehran和Zab Ahan Esfahan這樣背後有大企業撐腰的球隊,因此就採取比較開放的政策。這種情況也讓伊朗聯賽的NBA洋將呈現兩極化,嚴格限制洋將之前還有不少NBA球員去伊朗打球,比如帕克(Smush Parker)和埃爾森(Francisco Elson)在NBA都先發超過100場;然而這兩季就很少看到NBA洋將。
★身高有230公分,Slavko Vranes名列NBA史上第三高,來自2003年黃金梯隊,但生涯只出賽一場
請繼續往下閱讀
伊朗聯賽還有另一個有趣現象,就是美國籍洋將要拿到簽證必須花費至少1個月的時間,許多球隊就寧可去找歐洲和非洲籍的球員,他們雖然可能沒有什麼NBA經歷,但都在歐洲各國聯賽打滾很長的時間,不少人還有豐富的國際賽經驗。
畢竟球風和制度上,目前伊朗聯賽跟伊朗國家隊所走的就是歐洲體系,而且歐洲球員對於團隊概念和戰術配合都很有一套,會去找他們當洋將也相當合理。
日本NBL
球員姓名
效力球隊
NBA經歷
J.R. Henderson
Aishin Sea Horses Mikawa
1998–1999
Nick Fazekas
Toshiba Brave Thunders Kanagawa
2007–2008
DeQuan Jones
Chiba Jets
2012–2013
日本原先共有JBL跟BJ League兩個籃球聯盟,這個NBL則是日本籃協希望能夠透過整合,於2013年開始營運的新聯盟,不過最後因為BJ聯盟拒絕合併而破局。實際上,NBL的參賽球隊幾乎就是從JBL轉移過來。
後來為了讓日本國家隊能夠挑選更多歸化球員,NBL還在洋將制度跟薪資上做了許多變化。但不管怎麼變,NBL許多球隊依然傾向尋找過去就已經有在日本打球的回鍋洋將,並沒有太讓人耳目一新的面孔,有打過NBA的洋將比例非常低。
★J.R. Henderson(圖左)被日本歸化後更名為「櫻木JR」(J.R. Sakuragi),入選過日本國家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從2016-17賽季開始,NBL跟BJ聯盟確定要合併為新聯盟「B League」。就制度和規模來看,B League是比日本過去的籃球聯盟都更為完善,不過實際運作的成效還有待觀察,包括洋將部份也是值得留意的重點。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本文最後針對這些亞洲聯賽的NBA洋將使用比例作個整理:
聯賽名稱
洋將總人數
具NBA經歷洋將
NBA洋將使用比例
中國男子籃球職業聯賽(CBA)
43
33
33 / 43
菲律賓PBA Commissioner’s Cup
12
4
1 / 3
黎巴嫩FLB League
27
7
7 / 27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 Division I
16
4
1 / 4
台灣超級籃球聯賽(SBL)
7
2
2 / 7
韓國KBL
20
2
1 / 10
伊朗Superleague
15
2
2 / 15
日本NBL
34
3
3 / 34
看完上面這張表格,相信許多球迷朋友應該不會感到太意外,畢竟薪資是尋找洋將的關鍵因素,而目前中國CBA的洋將薪資正是遙遙領先亞洲其他國家。況且「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大牌洋將對於聯賽也非絕對正面,薪資不夠充裕自然就會再三考慮。
不過另一方面來看,如果是在有基本觀眾群的情況下,加上夠大牌的洋將則能夠形成綜效,大幅提升門票收入,例如2013年中華職棒的曼尼(Manny Ramirez)效應。聯賽能否健全、球團能否長期經營,門票收入佔了相當重要的部份,職業聯賽就更理所當然。
中國CBA、菲律賓PBA、韓國KBL及黎巴嫩FLB聯賽,這些普遍被認為是目前亞洲的頂級聯賽,都有著眾多球迷和高水平的洋將。因此,花錢找大牌未必就是傻瓜,只能說立足點和眼界有所不同,SBL未來的洋將取向需要國內各球團來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