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rry當年跳槽UA 竟然是勾勾牌目中無人

2012 – 2013 年球季結束前,「咖哩小子」Stephen Curry 還是 Nike 旗下眾多的球星之一。 賽季結束後,Curry 跳槽到 Under Armour,而當時 UA 的看板明星還是 Brandon Jennings。



如今靠著 Curry 所代言的商品,一年能幫 UA 帶來的價值超過 140 億美金(約 4600 億台幣),可說是運動品牌的搖錢樹。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他琵琶別抱,放棄籃球鞋市佔率達九成五的霸主 Nike 呢?[註]

【影片】Curry 代言廣告 >>

近日,ESPN 的資深專欄作家 Ethan Sherwood Strauss 揭露這起數十億美金決策背後的秘辛。

時間回到 2013 年 8 月的奧克蘭,在 Marriott 飯店二樓,正好是金州勇士隊訓練場地樓下,Nike 北美區籃球事業營運副總 Nico Harrison 準備要向 Stephen Curry 的續約事宜提案。

Stephen Curry 的父親,前 NBA 明星 Dell Curry 也在場。他回憶起提案時,Nike 的工作人員居然念錯他兒子的名字,唸成 “Steph-on”,不知道是故意還是真的念錯,當時並沒有人糾正。更糟的還在後頭,不知怎麼搞的,提案的投影片上居然寫的是 Kevin Durant 的名字,而不是 Stephen Curry。當下感到相當不滿而且不受尊重的 Dell Curry,接下來板著臉孔,完全聽不進提案內容。

“pitch”「提案」,在棒球中則是「投球」。「投球」和「提案」也都正好可以用 “offer” 當作動詞。當作名詞時,可以指「球路」和「一壺」,而「投手」 “pitcher” 也有「茶壺」的意思。

【考考你】
“elevator pitch” 又是什麼意思呢?

Nike 因為這次失敗的提案,把大筆鈔票往門外推了一步。

在 Nike 旗下時,Curry 一直期望能夠有自己的訓練營,來回饋社會。當時還不是明星球員的他擔任好幾次 Chris Paul 訓練營的助教,希望有朝一日 Nike 能夠贊助一個以他為名的訓練營,但 2013 年 Nike 卻力捧選秀狀元 Kyrie Irving 與 Antony Davis,埋下 Curry 離開的遠因。

“training camp”「訓練營」,”camp” 一般指「營隊」、「軍營」,若是特別在二戰歷史中,”camp” 通常指的是「集中營」”concentration camp”。在政治新聞中,也會聽到「陣營」,這樣抽象的用法也是 “camp”。

當 Curry 生涯開始起飛時,當時在金州勇士隊板凳深處的 Kent Bazemore 是 Under Armour 的贊助球員之一,沒有保證合約的 Bazemore 每天就算沒上場,家裡還是堆滿贊助商送來的球鞋,也間接地讓 Curry 對這個大方的品牌產生好感。

恰好 Bazemore 是個天生的業務員,總是掛滿笑容,當他向 UA 引薦 Curry 擔任品牌代言人時,能夠說服同樣來自北卡羅來納州、一起支持黑豹隊的老鄉,就具有特別優勢,也難怪 Curry 最後會投向 Under Armour 的懷抱。

據說當 Curry 要做決定時,請當時才一歲的 Riley 擔任「章魚妹」,在三雙球鞋中做選擇,她拋棄了 Nike,也看不上 Adidas,慧眼獨具地選擇了老爸屬意的品牌 Under Armour。至於這個軼事的真實性,究竟是巧合和是杜撰,也難以查證。

而如今 Curry 的代言合約將走到 2024 年,可說是 UA 終生代言人。

籃球鞋在全球的市場超過 200 億美金,根據 Forbes 的資料指出,Michael Jordan 一年從 Nike 手中賺得 1 億美金,而他生涯在 NBA 的薪水也不過 9400 萬美金,足以顯示當「賣鞋哥」還是比「空中飛人」來得更有「錢途」。

[註] Forbes 雜誌 2014 年的資料

更多球鞋專業文,請關注 >> KENL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