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經也很討厭他…

我承認,我曾經很討厭這位名叫 Kobe Bryant 的球員…

在現在氣氛看來一片祥和、所有球員在場外都是麻吉、穿著打扮越來越有個性但自身的性格特色卻越來越不鮮明、態度越來越政治正確的年代,Kobe 或許是極少數可以用「被深深恨著」來做為賣點的看板球星。不過大多數的年輕球迷可能很難想像,在我們國高中那個年代,只要不是你支持的球員和球隊,其他隊伍和球星根本都是被照三餐「恨」著玩的。當年的球員,說些可以讓 Zizou 憤而頭錘對手領牌出場的垃圾話,都只能算是基本技能。而場外看熱鬧的球迷,球技學不來還可以怪罪給「DNA出錯」,但沒道理連辱罵他人支持球星的能力都輸掉,畢竟耍耍嘴皮的體能和身體素質要求也不太高。

我認真的覺得,沒真正參予過 Jordan 那美好年代的球迷中,自認支持 Jordan 的比例反而佔壓倒性多數。回想公牛王朝氣勢如日中天的國高中年代,我身旁一票球友中最不缺的就是「Jordan Hater」,哪有像是今時今日這種朝野一致推崇他老大是籃球之神的萬眾一心。在那個 Reebok 還名列三大球鞋品牌的年代,旗下一票球星從 Shaquille O’Neal、Shawn Kemp 到 Allen Iverson,每個都有在某抽樣人口數較少的人氣調查街訪中竄位 His Airness 的能力,就連當時 Converse 旗下「真。夏洛特黃蜂」雙星 Alonzo Mourning 和 Larry Johnson 都有為數眾多的追隨者。更別提那在 Jordan 跑去打棒球、聯盟代表性球星群出現巨大真空、成為 NBA 救命稻草的 Grant Hill,他加入 FILA 後推出那幾雙到20年後的今天我還是學不會如何欣賞的聯名球鞋,當年的「潮」度更是完勝我那幾雙還可以等到打折出清、小豬撲滿存夠錢後再去球鞋店輕鬆入手的 Air Jordan IX 和 Air Jordan X。對了,就算同屬 NIKE 陣營,也還有正準備一飛沖天的 Penny Hardaway 所代表的「70後」勢力,以及轉戰主播檯後嘴巴已經收斂許多的同梯 Charles Barkley,隨時準備要挑戰「垂垂老矣」的 Jordan。

那是個在 家樂福 都能買到八折 Air Jordan XI ‘Concord’ 的美好年代。

在公牛王朝還沒分崩離析前,還不成氣候的 Kobe 當然不會是我發洩不滿的箭靶,有太多人排隊等著讓我問候他祖宗八代。不過當 Phil Jackson 在 Jordan 二度高掛球鞋後選擇跟進退休、但一年後又反悔復出、選擇西岸的湖人成為自己持續收集冠軍戒指的下一站後,Shaquille O’Neal 和 Kobe Bryant 這個組合,不但沒有承接我對公牛隊的狂熱支持,他們的存在反而讓 湖人 成了我最敵視的球隊,或許是因為他們看似有機會挑戰 Jordan & Co. 的三連霸紀錄這點,讓從接觸NBA開始就「只愛 Jordan 一人」的我,感受到美好回憶可能被破壞的威脅(就像今年的 勇士隊 一樣) ,雖說當時看球重心已經轉移到 MLB,但我還是稱職地扮演著業餘的「湖人黑」角色,衝著即將迎來他們黃金歲月的「OK連線」大喝倒采。

比起體型、打法和位置都和 Jordan 有天壤之別的 Shaquille O’Neal,被NBA亟欲捧成 「The Next Jordan」的 Kobe,怎麼看都是個很容易被「Jordan 粉」深惡痛絕的對象。當然,比起前一個接班人人選 Grant Hill 來說,更敢言、更傲嬌、更桀傲不馴、個性上更有著明顯「類 Jordan」特質的 Kobe,也沒有絲毫想要討好我們這些「活在過去」的球迷的意思。不得不承認,除了對於球員/球隊的支持外、特別厭惡某些球員常也常是吸引球迷打開電視的原因。那時的我,看湖人比賽只因為想看他們輸,那入戲程度完全不下於前些年看熱火三巨頭比賽時的投入。Kobe 越是一夫當關、我對他的反感程度更是有增無減,一個亟欲想要取代籃球之神、但卻又無法證明自己能帶領隊友奪冠的屁孩,簡直比 Gerald Wilkins 自詡是「Jordan Stopper」的中二程度更猶有勝之。

歷經了 Jordan 退休後幾年對 NBA 的興致缺缺,當我因為求學的緣故而踏上北美大陸時,NBA已經度過了將近十年沒有 Jordan 的日子。此時已經和 Shaq 拆夥、還鬧出一個至今仍讓許多球迷對他無法諒解的性侵疑雲 (當然也多了一個讓我討厭他的理由) 的 Kobe,他場上的身影,不知怎麼著地竟然越來越神似那位曾身穿23號球衣的退休球員。一個持球背靠防守球員一探虛實的動作、一次轉身後的後仰拉竿跳投、飛身灌籃時偶而露面的舌頭、雙手扶膝稍事休息時習慣拉著球褲下襬、甚至是高舉單臂的慶祝勝利手勢和狂喜時的「超級瑪莉跳躍」,更常讓死忠「Jordan 粉」的我,不由自主地驚嘆兩人場上動作的高度相似性。

遺落在90年代的美好回憶,也再度湧上心頭。



也是從那時開始,看到紫金軍團一連數年因為孤木難撐屢次鍛羽而歸,而 Kobe 也開始承受排山倒海而來的質疑和責難,不管是私生活或是球場上的表現,都持續地為這場「獵巫行動」添薪加火。而他人越是怒罵,他看似越依然故我地獨攬球權,就算瘋狂打鐵以至於拖累球隊戰績也在所不惜。當然直接為他貼上一個「獨」的標籤是再簡單不過的做法,但卻也不得不承認,大多數的時間,你還真的很難在他的隊友間找到比他更有效率的攻擊箭頭,you have to take shots to make shots,這是個淺顯易懂的道理,只是狀態難免有高有低、但自信心卻始終未有稍減的 Kobe,選擇了一個最為直接的方法來驗證這個說法,手感好的時候當然是捨我其誰,而手感不好的時候,反正也沒啥更好選擇,那我就一直投到手感恢復。

如果我有他那種不世出的籃球天賦, 除了發界外球時無法一人分飾兩角外,我應該都不會把球交出去。這點從看我當年怎麼玩那些人工智慧不如今日聰明的古老籃球遊戲 (例如當年在 SEGA 主機上的 NBA Jam) ,就能看出端倪。

一度褪去狂傲的外衣,被普遍認為成功轉型為場上領袖的 Kobe,在證明自己有能力帶領球隊奪冠,而且一次還不夠、而是「背靠背 back-to-back」後,球隊一連串的不甚成功的交易運作、體能狀態終於被歲月追上又加上大大小小傷勢不斷,看似常處於孤立無援態勢的他,在球迷眼中又再度成了那個眼中只有籃框、但命中率已略有下滑、狀態更常大起大落的「孤狼」。球隊戰績持續低迷,更讓領有全聯盟最高薪的他成了明顯的箭靶,嘴巴上雖不說、但明顯想用場上實績提出最有力反駁的他,在 2012-13 球季即將接近尾聲、各球隊為求擠進季後賽而全力衝刺時,連續七場比賽出場超過40分鐘、幾乎可說是以一己之力為球隊保住季後賽一線生機、也毫無懸念地奪下例行賽最後一週西區最佳球員頭銜的 Kobe,卻差點迎來球員生涯的悲劇性結局。



當時比賽時間僅剩三分零八秒,主場的 湖人 暫以兩分落後給來訪的 勇士,在三分線弧頂拿球後轉身切入的 Kobe, 左腳才剛跨出第一步,在鞋底觸地的一瞬間就頹然跌坐於地,下一秒只見滿臉痛苦的他,不停地按摩著左腳的阿基里斯腱。在 Pau Gasol 的攙扶下到場邊接受治療,短短一分半鐘後,他又一跛一跛地走上罰球線,穩穩地罰進兩球為球隊追平比數後,隊友馬上犯規將比賽暫停。表情木然的他,在眾多球迷起身為他鼓掌的加油聲中,頭也不回地朝休息室走去。

34分、5籃板、4助攻的數據當然非常 Kobe,而上場時間,則是驚人的 45分鐘!

無意間看到那場比賽轉播的我,一邊聽著主播揣測他可能的傷勢、以及可能對他球員生涯造成的影響,我這才赫然驚覺,我剛目睹的,極有可能是他最後一次走出球場的背影。也是在這個時候,我才了解,自己對他已經從一開始的厭惡,轉變成當時即便不形於色、但卻暗自在內心為他加油打氣的複雜情感。



很多人都聽說過 Kobe 每天的自我訓練的菜單有多麼的「豐富」,雖然被廣為流傳的故事、「凌晨四點的洛杉磯」、似乎是球迷的文字創作,但是從許多球員、訓練師和教練的訪談中,的確可以聽到 Kobe 在天還未亮就起床進行投籃練習的故事被多次提及。傲人的天賦、無與倫比的自信、捨我其誰的自負、殺手的直覺、加上超乎常人想像的勤奮苦練,終於成就了球迷眼中那看似行雲流水、優雅飄逸,但卻帶著雖千萬人吾往矣的氣勢,見血封喉的武林絕學。

前晚那場比賽,在 湖人 本季早早就失去季後賽希望的情況下,沒有任何懸念地成了 Kobe 籃球生涯的最後一戰。本季球隊刻意保護,嚴格控制出場時間,就是為了要讓他能健康打完最後一個賽季的策略,看來是順利起到了功效,許久沒能進入季後賽的 湖人,在本季的最後一場比賽, Staples Center 充滿著久違的、通常專屬於季後賽的歡慶氣氛,但也難掩空氣中那淡淡的一縷憂傷。如果這20年來看著那位高中剛畢業的黃毛小子,一步步邁向籃球世界之巔的種種回憶讓我學到了些什麼,那應該就是即便賽前 Byron Scott 已經為他設定了出場時間限制 ─「總時數36分鐘,打滿第一和第三節,第二和第四節則上場最後6分鐘」,但只要身體狀況許可,Kobe 絕對會無視劇本的存在而燃盡僅剩的小宇宙,在全場近兩萬名觀眾、以及全世界數百、千萬位緊盯著電視螢幕的球迷面前,沒有保留地獻出華麗的最後一舞。

儘管前四投盡墨,但隊友刻意餵球、Kobe 無限開火的戰術也算是明朗了。就像他20年球員生涯中的大部分比賽一樣,他不斷地投、球不斷地彈框而出,直到他找到球感,球一顆顆開始用各種匪夷所思的方式找到籃框,他的得分也慢慢地超過其他隊友總和。他持續進攻,靈光一閃的犀利切入讓人驚嘆時間瞬間凝凍、甚至倒流,但最終無法輕鬆寫意地將球扣進籃框、只能靠靈活的手腕將球輕挑進網,正看的出神的我,才發現終究沒有人能逃過歲月的魔爪。他接著又碰上一段體能撞牆期,連續三分線出手卻連籃框都摸不著,部分球迷開始意識到或許一切就將這樣結束,但他還是繼續地投,執著地像個傻瓜、像個視個人榮譽高於團隊勝利的自私鬼。慢慢地,那超人的意志力又讓他跨越了體能的極限,在一連串傷後做出改變的投球姿勢,這時看來竟又回到了那記憶中的模樣。第三節結束時,他的得分已經來到了本季個人最高的37分,主場的 湖人 還有著9分的落後。這時我心想,能看到一些舊時 Kobe 的風采,這場勝負結果其實對兩隊戰績來說完全無關緊要的比賽,也就夠了。

不過很顯然地,Kobe 本人並不這麼想。

Kobe 向 Byron Scott 表明自己想要留在場上拼戰的意圖,他在整個第四節的命中率來到了五成,就像是燃油即將用盡的油燈,火光熄滅前那瞬間總是燃燒的特別炙熱光亮般,他的得分總數也開始加快速度地向上爬升。

「快要40分了,天啊…」「有沒有這麼扯,快50分了…」
「我看他就算要拿下60分也不是問題,不管你怎麼想,反正我是信了。」



整場比賽看下來,48分鐘內的心路歷程,是非常典型觀賞 Kobe 比賽時會有的體驗。他用他一貫的偏執,讓認為個人英雄主義在今日籃球世界已經沒有存在空間的我,再次相信了。

距離比賽結束僅剩 31.6秒,湖人 1分落後,帶球急速向前推進的他,在距離三分線約半步距離處,急停後仰跳投。

告別的完美影像,可以是 Jeter 揮出再見安打、雙手高舉躍起的那瞬間,當然也可以是 Kobe 的罰球空心入網、螢幕上的得分數字從 59 跳成 60 的一剎那。但凍結的影像,其實很難詳實記錄 Kobe 這個球員,在我腦海中那帶著複雜矛盾情緒的記憶,以及… 

他的孤高、他的不可一世、他的天縱英才、他的偏執、

他的 狂。